贛榆高中第13周升旗儀式
文章來源:點擊數:發布時間:2021-05-19

5月17日早晨,高一(22)班的曹婧同學做了題為《讓閱讀成為習慣》的國旗下講話。(文稿附后)
《讓閱讀成為習慣》
尊敬的各位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大家早上好!我是來自高一(22)班的曹婧。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《讓閱讀成為習慣》
當我們點數四季更替,記錄成長歷程時,是否察覺時光匆匆,如白駒過隙?當我們乘著人生的列車,急速向前奔跑時,是否感慨生命短促,堪比似水流年?幸而有它——書,引領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距離,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幅歷史的風云畫卷。
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,一位淵博的大師。我慶幸我們的人生能和他相遇。德國文學家歌德曾說:“讀一本好書,就像和高尚的人說話”。是的,閱讀可以開拓視野、啟迪我們的智慧,點燃我們實現理想的希望之火。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著閱讀而發展。
閱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生命的需要,應該讓閱讀成為我們一種習慣。讓我們靜靜閱讀,把青春裝扮的更加美好。
然而,據調查:世界各國年平均閱讀量,日本人均為4本,韓國人均為7本,法國人均為11本,中國人均為0.7本。“全國國民閱讀調查”告訴我們,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了,全國有閱讀“習慣”的人大概只占5%,且每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只有4、5本,遠低于猶太人64本,英國人的55本和美國的50本。
重視讀書,培養閱讀習慣應當是當前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事情。
在世界眾多民族中,以色列人的閱讀精神,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。猶太人雖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.23%,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有121位,比例高達18.5%,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。據說,猶太人在剛開始教孩子閱讀的時候,會放一罐蜜在旁邊,孩子讀一句書后,讓他舔一口蜜。“書中自有甜如蜜”,這樣的引導將會成為孩子不斷學習,勇于求知的動力所在。
然而,我國的全民閱讀的氛圍并不容樂觀。走進書店,你會發現80%的書籍都是中小學教輔,真正的經典好書卻往往無人問津,更不用說家庭的藏書與閱讀了。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不應該沉思嗎?讓我們以身作則,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。
在人類歷史上,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,因勤奮閱讀而改變自己的命運,乃至改變國家、民族的命運,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,數不勝數。他們的故事影響著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。而要認識他們,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就是——閱讀。
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世界上所有的偉人、大師,但通過閱讀,就有可能。你不可能回到過去,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,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。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,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。
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,一個不愿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。崇尚讀書,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。
為此,我代表高一(22)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:
1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校——圖書館,借一本自己喜愛的書,開始閱讀;
2請不要將書籍賣作廢紙,請捐出身邊閑置的書籍給需要的人或圖書館,傳遞愛心,傳承知識;
3每天,請關閉電視、網絡一小時,在溫馨安靜的環境里共享閱讀的樂趣;
4從今天開始,確立一種信仰:“讓終身學習、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”。
同學們,讀書吧!讓濃濃的書香飄逸在我們的校園里,讓讀書習慣伴隨著我們,讓我們捧起一本本書,與書為友,以經典為友,點燃讀書的激情,讓這種讀書的好習慣熏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,在書香中成長、在書香中成人、在書香中成才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!
我的講話到此結束。謝謝大家!
相關熱詞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