贛榆高中第14周升旗儀式
文章來源:點擊數:發布時間:2021-05-28

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珍愛生命,不僅是對人生價值的認可,更是對他人的一種責任。
5月23日早晨,高二(1)班的張九陽同學做了題為《珍愛生命》的國旗下講話。(文稿附后)
珍愛生命
尊敬的各位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大家早上好!我是高二(1)班的張九陽。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“珍愛生命”。
車禍、溺水、火災,因尋求刺激而冒險、因受到挫折而終結……當這些生命消逝的不幸消息出現在我們的視野,總發人深思。
生命的珍貴在于它的不可重復性。法國詩人呂凱特曾說:“生命不可能有兩次,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。”由于疏忽,由于挫折,由于輕視,本該堅強的生命卻也會在這些事物面前變得脆弱無比。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,就應該讓自己生命里的一切思想、情懷、品格盛開成三月如詩如畫的原野,在寂寥的人生路途上,用生命去唱一支熱烈而充實的歌。
著名思想家狄更斯曾說:“我們每個人得到生命的時候,就帶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: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,直到最后一分鐘。”珍愛生命,是我們對自己的一份人生的承諾。
不管一個城市的“幸福指數”有多高,總會有一些無家的孩子們和衣衫襤褸的乞丐,他們無事可作,終日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里游蕩,即使餓得只剩皮包骨頭,他們都未動過輕生的念頭。就像那些貧困的非洲難民,他們沒有輕生,他們竭盡所能地保全生命的鮮活,他們對于生命的信念幾近信仰那般堅定,在死亡面前,他們奮力反抗,竭盡全力,只為了將生命珍藏。
只有生命存在,才能去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。珍愛生命,亦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畫卷繪上的重要底色。哲學家在身后留下博大深遂的思想,詩人在身后留下動人心魄的情感,畫家在身后留下瑰麗珍貴的遺產……失去了生命,又何以作此價值人生?
同時,珍愛生命更是對他人的一份負責。一個人的生命卻不單單屬于他一人,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無法抹去的痕跡,那些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給我們如此的關懷與期待,我們又怎能辜負他們。
劉慈欣在《流浪地球》曾言:“滿懷希望,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,而是要做高貴的人。”也如歐亨利筆下的海倫,因最后一片常春藤葉而對生命重燃希望。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,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,更不因碌碌無為而嘆息。
為此,我們應肯定生命,尊重生命,敬畏生命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應安全用火用電,增強自我保護意識,提高應急自救能力;遵守交通規則,心存法律,安全出行;同時,當我們身處困境,應心懷希望,學會適時調整自己的心境,合理疏導不良情緒,善待自己,珍愛生命。
到了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,生命必然給我們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,那時的山和水,回復了是山是水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可以不留遺憾地對自己說: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,我愿意重復我的生活。因為我向來不后悔過去,不懼怕未來。
我的講話結束,謝謝大家!
相關熱詞搜索: